柔印的網點增大以前一直是同行詬病柔印質量的最大理由,因為柔印過程中有兩個壓力需要控制,一個是印版對網紋輥的上墨壓力,另一個是印版對壓印輥的印刷壓力。由于預印采用的柔性版的硬度一般在肖氏70°左右,因此在各輥相切造成機械誤差時,印版因硬度原因造成形變,由此造成的網點增大幾乎不能避免。早期柔印質量控制的重點在于機長對兩個壓力的掌控,因此印刷質量同操作者的個人因素關系十分密切。一線操作者的技能與素質決定了每一次印刷質量,因此柔印質量浮動,網點增大不穩定也就很好理解了。因為柔印網點增大較大,因此柔印采用的印版線數以前一直不超過133lpi,最小網點2%,同凹印與膠印的175lpi相比,在高光層次展現上明顯不足。
業界對柔印產品質量的責難
印版線數過低,距離膠印工藝的水平相差過大;
高光要求漸變到零而無硬口,暗調要求層次拉開而不并級,目前柔印大多很難達到;
膠印四色疊印可以達到多種彩色,柔印的多專色與兩次疊印,使印刷成本過高;
版費比膠印高出許多。
印版線數
印版線數是第一個問題。柔印采用高線數印版牽涉到幾個方面,其中一個問題是印版。印版漸變到零的邊界,即最小網點直徑是多少,關系到肉眼能否看到硬口。150lpi的1%網點直徑是19μm,漸變網從1%到0%是可以分辨的。175lpi的1%網點直徑是16μm,漸變到0%的臨界線就不容易分清了。網點直徑15~16μm,就形成了一項質量指標。因此如果圖案設計上需要漸變到0%,采用150lpi印版時必須采用混合網,用調頻網密度衰減的辦法來掩飾最小網點直徑的過大。采用175lpi印版時,就可以直接用調幅網的特點衰減,膠印長期以來一直這么做,這種工藝已經相當成熟了。柔性版達到最小網點直徑的技術首推柯達nx印版,因為生成網點的方形激光器孔徑就是10μm。艾司科hd技術也能達到,雖然其采用的圓形激光器直徑大了些,但利用uv固化時版材的特點,通過洗版溶劑的腐蝕,也能使網點直徑變小。標簽業采用較多的hd網點,通過實戰證明還是很有效的。
采用高線數印版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網紋輥的選配。筆者當年在柔印生產一線時,針對當時業界的印版線數與網紋輥線數匹配究竟采用一比幾的爭論,提出了要按照最小網點直徑≥網紋輥網穴開口直徑的計算方式來選擇網紋輥。此法的初衷是為了避免因網點直徑過小而誤栽進網穴中,拔出后網點四周沾染的油墨會黏附在印版上,尤其黏附在兩網點間非著墨區域,造成堵版(或稱塞網),從而導致質量故障。但這樣一來勢必對網紋輥線數提出要求,高線數小墨量的網紋輥必不可免。同樣一支網紋輥,高線數與低線數的價格相差很大。同時,網紋輥的小墨量也帶來了顏色密度不夠的缺陷,為此柔印工藝經常會用兩相同色重復相疊的辦法來克服其不足。筆者曾經用選擇印版表面張力與油墨表面張力相匹配的辦法來解決此問題,即希望達到即使網點誤栽進網穴,拔出后油墨只沾在需要傳墨的網點頂部,非著墨區不沾染不需要的油墨?;蚣词拐慈?,嗣后印版凹陷區即不應該著墨的地方能達到自我清潔,而不用停機擦版。筆者將這技術定義為柔性版的自潔理論,在柔印機的實際上機試驗時得到過驗證。
網點形狀
第二個問題是,柔印網點增大曲線的選擇,換言之,是選擇什么樣形狀的網點問題。這個問題牽涉到市場對膠轉柔的客觀需要,我們往往要根據膠印的質量特點來要求柔印。像不像,這很關鍵。其實只要采用這兩種工藝都能采用的方圓網點就可以達到,在理論上沒有什么難度,但在50%網點即擴張臨界點附近的細節處理上,很有講究。必須避免因柔性版網點增大造成的跳階故障,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ink fill in”,也是必須要避免的臨界點附近的并級。
灰平衡
第三個問題是,柔印如何控制印刷過程中的灰平衡。如果能達到,柔印也能像膠印一樣,采用基本色的疊色工藝來達到各種專色??梢栽O想一下,當柔印不再是用6色、8色乃至10色機來印刷,其設備成本、材料消耗等可以有多大的下降?但是長期以來,柔印的灰平衡只存在于制版公司的分色范疇,在印刷機上是極難達到的。因為每一次印刷,柔印的上墨壓力與印刷壓力都會有變動,網點增大都會有變化,原先設計好的c、m、y、k各色比例,一定會走樣。
如此,焉能達到灰平衡?像膠印一樣利用機器設備的特點將人為因素控制到最低是唯一的辦法,好在這種設備國外已經有了,國內也能夠生產了,這就是柔印機械的輥枕結構。筆者曾在幾年前的一篇評述柔印標簽新技術的文章中介紹過這種技術,國外的介紹是花瓣式,但其核心技術是齒輪的節圓控制。筆者將其歸納為輥枕結構,類似于膠印機的肩鐵,但又有所區別。
柔印控制印刷過程中的灰平衡,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即控制油墨黏度。這個問題,對于使用uv油墨的標簽印刷企業來說,理解并不困難,但對于長期使用溶劑型油墨或水性油墨的企業,困難則很大。長期以來,柔印界的慣有思維,液體油墨要采用低黏度,否則印刷過程中會有問題。其實油墨黏度的確定,是由上墨機構的特點決定的。如果柔印機上墨機構可以適應較高黏度的油墨,如柔印uv墨,那么何必還要將油墨黏度調低呢?
柔印還原曲線的制定、檢測與修正也將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用印版的還原曲線來彌補實際印刷時的不足是必須的。
綜合上述三要素,實現印刷過程中的灰平衡并不困難。據此,我們將最大限度地在印刷過程中使操作者的個人因素降到最低,使單機多班印刷質量達到一致,從而有效降低柔印成本。
印版成本
第四個問題,即如何降低柔印版費。長期以來,感光樹脂柔性版一直被國外大公司壟斷,中國所用柔性版的高價格一直被業界所詬病。這個困擾中國柔印界的大問題,近些年來已經有所松動了。國產柔性版的誕生以及順利推廣,起碼在厚版領域,柔性版價格已得到明顯平抑。但在薄版領域,尤其在激光柔性版領域,價格還是很高。比較柔性版在厚薄兩個類型的產品系列中存在的明顯價差,如果用價格較低的厚版印出相同質量的產品,我們不就不必依賴于版材供應商的降價,而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嗎?在柔印預印領域,采用低價位的柔性版來達到保持原有印刷質量的改善思路,值得我們大力探索。
農產品包裝設計方案如何寫上海畫冊印刷怎么做?時尚帆布袋手提袋單肩背包制作如何做一本優秀的畫冊?不干膠印刷的印刷流程惠普為了挽救其印刷業 都做了哪些努力?公司畫冊設計思路有哪些上海印刷廠宣傳畫冊冊印刷工藝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