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選擇紙張,一般印刷廠都做得較好,但是對一些特殊產品還是需要有所了解的。有特殊性應用,就要有針對性地選擇紙張。
(1)吸塑產品:在選用紙張時要選能夠吸塑的紙張,紙張的表面強度要高卻不能太高,對水分要求很嚴,在印刷中,油墨中不能含硅油、石蠟,不能噴粉過多,否則會導致后道工序吸塑產生問題。
(2)對裱而成的產品:最好選取同一品種產品,因為它們的原料配比、生產工藝是一樣的,紙張性能一樣,就不會因為這面是白卡紙,另一面是白底白板紙而產生貼合后變形,影響終端產品質量。還要注意的是,當紙張一面是薄紙,一面是厚紙時,薄紙更易吸水,在貼合時就更需區別對待。
(3)凹印紙板:選擇紙板需平整性好、粗糙度小、平滑度好、密度均勻。造紙企業按印刷方式提供不同級別的紙板供客戶選用,中華紙業產品要凹印、柔性版印刷用g級;覆膜轉移用l級;膠印煙包用y級;普通印刷用a級。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在紙張購買、使用中,采取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會事半功倍。
拆包與分切
拆包:拆包前要注意,最好能采取先進先使用的原則,因為紙張有一個成熟期,一般在兩個月的時間使用為最佳,在這段時間內紙張自身需要一個適應、平衡過程,例如挺度會升高、水分更均衡、靜電更小、多項指標都會趨于相對穩定。有經驗的印廠也了解這一點,他們對一定儲存時間的紙俗稱為熟紙,生產時會更順暢。進口紙由于路遠、運輸時間長而達到平衡期,使用起來比較好也說明了這一點。
分切:紙張分切時要求先行對拆包的紙張簡要查看是否有夾帶物,并保證安全操作,不能將手套、筆等掉入紙張內。
裁切刀應盡可能鋒利,這樣生產的紙不毛邊,紙毛紙屑少,印刷時不易產生印刷白點。切出的紙張四角應呈垂直平分線,不能有偏斜,每疊紙張的尺寸要一致,切口整齊,無刀花、破口,切透不連刀起毛,同時由于裁切紙張干凈利落,沒有紙張個別邊緣連著纖維,或多或少地有硬撕扯開的,搬運過程中,就不易產生紙張邊緣卷起,或者說個別因移紙方便在紙垛上轉方向而產生紙張硬性磨擦卷起及分層,而造成印刷打壞橡皮布。
切好的紙張不能馬上使用,要做好標識,避免混淆。同時對不同規格或不同絲縷及正、反面不同的紙張都應分開堆放,且也要有標識,不能碰撞,妥善安置。
紙張拆包后,應盡可能在短期內分切、印刷,因為環境影響會使紙張變形,尤其是單色機多次印刷更要注重保護,有的印廠在較長時間進行下道工序時,用pe膜簡單纏繞防護,或采取其他措施,只要能避免紙張不受環境影響改變原有形態即可。
拆包后的紙張特別要注意避免陽光較長時間的直接照射或有一邊照射,使含水量急劇下降而引起變形。另外,長時間照射容易產生紙板色相的變化,因為有些顏料的紙,色穩定性會在陽光的直射下發生變化,也會促使紙質變硬變脆、發黃,導致早期“老化”嚴重時印刷無法使用,造成浪費。
印刷過程
紙張生產時,由于纖維受流漿箱出來沖力影響縱向排列較多,橫向交織相對而言較少,這樣一來,紙張的縱向收縮較少,橫向相對就大,有資料介紹說橫向收縮是縱向的幾倍,同時絲向錯誤還會影響最終制盒、挺闊成盒的效果,所以使用時應注重絲向。
印廠大多采取直絲印刷,紙張伸長幾率小,橫絲方向受壓變形大,特別是紙張含水大時,受壓后變形也加大,因此印刷壓力控制需得當。
印刷時控制版面用水量,盡可能少的用水,只要達到水墨平衡即可,以避免印刷品質量不良。
印廠在紙張印后加工時需注意溫度控制,這主要是上光時的溫度要適中,不可過高,否則易產生爆墨或爆裂。
儲存
儲存地需衛生、干燥通風,避光防潮或日曬雨淋,尤其是折包紙垛需離地墊放,不得靠近墻面,以防通風不良受潮。
卷筒紙的堆垛不應過高,且一定要豎立放置,防止壓壞紙邊或筒芯,破壞卷筒紙的園柱度,單張紙應一律平放,不能豎立。
生產現場最好能控制溫、濕度,沒有條件的也盡可能避免大門敞開生產,特別是在雨天生產要有所注意。尤其是對涂布紙,受潮易霉變,涂層剝落。當然,如果能在夏季將溫度控制在20~25℃,冬季控制在18~22℃,濕度在55%~65%則最理想。
紙張對溫度雖不像對濕度那樣敏感,但當溫度超過38℃以上時,機械強度會明顯下降。涂料紙還極易造成紙張相互粘連,以致涂層剝落,無法使用。
愛克發N94-VCF紫激光免化學處理版膠訂工藝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員工調配在圖文快印企業員工管理中的作用新奇打印技術:特殊反射紙可讓印刷照片現三維圖像十八大出版物同步發行促進全國印刷出版傳統圖文快印企業轉型要依靠先進的電子技術膠印印品墨杠排除一例如何保養打印頭與裁紙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