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58.1%,首次超越了傳統紙質方式的閱讀率,數字閱讀正在成為當下最流行的閱讀方式。而當閱讀遇到互聯網,到底是下一個風口,還是又一場屏幕與紙張間的對決呢?在互聯網技術迅速變革的當下,迎接我們的到底是閱讀的春天還是寒冬?站在路口,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或許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一個好時代,也是一個壞時代。”
在第五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主題論壇之一“閱讀+互聯網”論壇上,來自行業相關領域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數字閱讀發展的未來之路。
移動閱讀的變與不變
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正在成為與紙質圖書相比肩的閱讀載體。也正因為其方便、快捷等顯而易見的優點,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選擇了電子閱讀。而《全球數字閱讀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的電子書閱讀總量超14億冊,平均每人3.22冊,手機閱讀人均花費16.47元。互聯網時代,我們的閱讀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與革命?
“我認為移動互聯網為閱讀帶來了4個變化,即用戶群體的改變帶來需求的巨變,內容生命周期更短,用戶本身在成長進化,跨界融合不斷帶來新的融合和突破。”對此,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凌云訴說著自己的思考。他以掌閱為例,7年前創建時,當時用戶的閱讀主力是“70后”“80后”,而現在的閱讀主力則是“85后”甚至“90后”。用戶群體的改變意味著其對閱讀產品的需求也在發生著改變。另外整個內容消費周期的變短也帶來了創作鏈條上的變化。根據掌閱對于其多年用戶的追蹤分析顯示,很多用戶自身的閱讀品位也在不斷成長中。目前不是閱讀類產品在競爭,而是不同品類的app之間對用戶時間的競爭,“未來閱讀跟聽書乃至視頻的結合會越來越重要。”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也有兩個‘不變’,即用戶追求高品質的內容是永恒不變的,對于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永無止境的追求也是永恒不變的。”張凌云補充說道,互聯網+閱讀,互聯網的特點就是創新,就是不斷地改變,“所以說我們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有很多技術或者產品上的創新和改變。”
在閱文集團副總裁張蓉看來,互聯網以及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為讀者提供了隨時隨地閱讀的條件。談及互聯網閱讀,張蓉有兩點最主要的感受,一是用戶的變化,一是手機帶來的變化。“如今的‘90后’,被我們稱為‘網生代’,這代人正在逐漸成為電子閱讀的主流用戶,他們的閱讀需求更加多元化,追求個性、追求自我,在滿足他們閱讀需求的同時,我們也力求轉化
巴基斯坦優秀牛奶品牌使用愛克林輕型包裝柯美全新黑白多功能復合機上市《廢紙分類等級規范》獲批彩報制作中圖像色調的調整處理Wipf公司正式引進惠普Indigo WS6600數碼印刷機申通將推行帶芯片快遞包裝袋電子整頁拼版系統的組成部分不干膠標簽印刷過程中的5種常見現象及改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