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以下簡稱上海市局)的周密籌劃和大力推動下,一批全國性的印刷訂單中心正在成長中。訂單中心如今已經發展成印刷業轉型的新型模式。
訂單中心:印刷業轉型新模式從當納利運行實踐看印刷業資源整合
上海東泓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訂單中心已有4年歷史,當納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訂單中心從去年9月啟動到今年4月已實現8000萬元人民幣的經營收入,柯尼卡美能達(中國)辦公系統有限公司的網絡訂單中心將于10月底上線,上海界龍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建中國國際印刷貿易外包服務中心。
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以下簡稱上海市局)的周密籌劃和大力推動下,一批全國性的印刷訂單中心正在成長中。這些已建成的和建設中的印刷訂單中心,昭示著上海印刷業近年來轉型發展的新方向。以當納利訂單中心為例,分析訂單中心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
成立:特批經營許可
當納利訂單中心的成立,不只是簡單的企業行為,更是政府的積極作為。上海市局印刷管理處負責人表示:“兩年前,當納利亞太總部進駐上海,從政策上來講是一項突破。當時在當納利亞太總部沒有設備的情況下,我局跟有關部門溝通,給他們特批了印刷經營許可證。一年前,當納利亞太總部在上海設立了當納利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開始建設訂單中心。”
當納利訂單中心運營現狀如何?當納利亞太總部政府關系及法務總監陳維新介紹,從產值來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訂單中心的經營收入大概有8000萬元人民幣,量還不大。從來源看,訂單中心承接的業務主要來自國內客戶,以非書報雜志印刷業務為主。從接單方式看,以傳統的手工接單為主。
陳維新表示,建立訂單中心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訂單中心能承接較大規模訂單。單個工廠的印刷能力受技術和產能制約,對于一些大訂單通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訂單中心可以整合多家企業的加工能力,使承接大訂單成為可能。二是訂單中心可以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印刷廠往往受生產季節的限制,有的時候沒有訂單,有的時候訂單太大又接不了,訂單中心能夠優化配置,提高設備產能和利用率。三是訂單中心能提高印企的服務水平。作為加工行業的印刷通常靠承接訂單收取加工費為生,這種經營模式前景不容樂觀,訂單中心可以為客戶提供設計、印刷、物流的一站式服務,這是傳統印刷工業轉向現代服務業的一種方式。
功能:資源整合平臺
當納利訂單中心是當納利整合中國各子公司資源的一個平臺,據介紹,這個平臺將努力完善以下3種功能。
一是通過訂單中心加強產品開發與設計能力。陳維新表示:“我們在實踐中通過跟客戶不斷溝通了解到,客戶不只是有印刷加工需求,他們對產品設計也有需求。我們和客戶一起完成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加強了印前制作服務能力。通過這兩個能力的加強,使得訂單量有了明顯的增長。”
二是訂單中心可以作為采購中心或采購平臺來使用。他說,以前各工廠各自為政,根據每個廠的情況購買原材料,這樣的做法往往不經濟,庫存比較大,效率不高。訂單中心的建立使集團內部的合作加強,能夠做到統一采購,可以調整采購數量,有效降低庫存,使原材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
三是通過訂單中心提高整合公司內部服務功能。
訂單中心具有整合人力資源、財務、稅務、法務等功能,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分散在各工廠。這樣做能夠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充分利用團隊打造一個能為本公司及其他企業提供服務的高效、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他舉例說,去年年底,當納利在共享服務方面做了一個資金池,把集團各公司的所有流動資金放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發展:內要提升外需溝通
運行不到一年的當納利訂單中心正在不斷完善中,陳維新表示,今年訂單中心自身亟待解決的有4個問題:一是建立較具規模的供應商數據庫,同時和兄弟印刷單位建立聯系,了解合作伙伴的設備、產能、人力情況;二是不斷加強產品設計能力、印前設計能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三是將訂單來源從目前的國內客戶為主擴大到全方位,特別是外單;四是提高物流能力,把產品及時給客戶,降低庫存。
同時,當納利訂單中心建設以來也面臨來自外部的種種困難。第一,當納利作為外商投資印刷企業,按現行規定不允許建分支機構,要擴大產能只能找場地建新廠,這樣對整個集團不利,關聯交易業務量大,需要向稅務部門解釋。第二,如果訂單中心承接出版物印刷外單發至各省去印,雖然可以操作,但時間不那么經濟,因為管理部門要審讀,雖然上海審讀比較快,但其他地方可能沒那么快。第三,如果外單發到外地印刷,還有系列問題,境外訂單通常會進口原材料,海關要監管,還有出口退稅、外稅核銷等手續,這些雖然都可以操作,但和政府部門溝通需要一定時間,如果訂單太急就不太可能承接。
陳維新表示,對所有這些問題,希望公司內部能提高速度、突破瓶頸,也希望能與各個政府部門溝通解決。
政府:電子審讀提高效率
當納利訂單中心在運行中遇到的困難,涉及稅務、新聞出版、海關等政府部門。對此,上海市局印刷管理處負責人回應,外省市對境外出版物的審讀問題預計在今年年底就能解決,具體來講分三步。
第一步,年底前境外出版物全部實現電子審讀。上海市局將建立一個中心實驗室,其中一個是電子審讀服務器,相關軟件系統現在已經做好。上海市局目前對境外出版物的審讀采取紙質和電子并行的方式,上海中華商務聯合印刷有限公司等規模較大的印刷企業專門購置了服務器存放需要審讀的出版物信息,而不具備條件的小企業必須通過紙質審讀。而到今年年底,上海市局的電子審讀服務器建成后,企業不再需要自行配備服務器,所有的審讀將通過市局的服務器運行。電子審讀服務器估計可以提高一倍效率。第二步,上海市局的電子審讀系統將向外省市開放,外省市局可以通過用戶名和密碼,進入上海市局的服務器系統進行電子審讀。第三步,電子審讀軟件系統可以實行面向多種外文的關鍵詞檢索,這樣審讀方便又高效。
該負責人說:“這樣審讀無論從監管還是從效率上講,都會達到好的效果。我相信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擴大海外印刷業務的承接量。”
據了解,上海市局近年來為推動企業承接外單、建設訂單中心,在管理方面有不少創新舉措。2009年,上海對承接境外出版物印刷業務開辟綠色通道,允許企業邊開機邊送審,縮減審讀時間;2010年,對承印境外出版物審批采用網上審批和紙質審批同步進行。2011年,上海市對外加工貿易總額為69.61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50.5%。
凌云不干膠標簽印刷質量視覺缺陷檢測解決方案北京49家企業年內外遷津冀最新彩色數字印刷技術深圳房地產廣告誤導消費者被罰200萬中西雕版印刷藝術相逢瑞士巴塞爾印后加工新技術之大幅面數字燙金如何處理因油墨引起的堆墨故障?傳統媒體下的記者們該走什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