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自5月份發布以來,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一些嗅覺敏銳的制造業行業已做出快速反應并付諸行動,3d打印就是一個。
近日,第三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在成都舉行。多項活動吸引全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專業人士及數萬名觀眾。而引人深思的是,3d打印能否成為中國智能制造的一個重要支點,推動中國制造未來在全球起到引領作用?
亟待走出認識誤區
提到3d打印,人們并不陌生。但在專家看來,對于3d打印,從普通民眾到業內人士,還存在許多認識誤區。
在很多人眼中,3d打印就是一臺臺能夠打印出立體物品的打印機。實際上,3d打印的國際專業名稱是“增材制造”。
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教授、青島3d打印研究院院長周功耀告訴記者,國際上3d打印技術已有約30年歷史,其技術是實實在在的,但中國民眾對它的認識確實存在偏差。
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告訴記者,3d打印的產值還相對很小,2014年全球產值約300億元人民幣,國內約占十分之一。作為一項制造技術,3d打印不可能替代傳統制造業。不過,與傳統制造業相比,3d打印有其獨特的比較優勢,體現在個性化、高難度、復雜的技術特性。可以說,3d打印是傳統制造業的增益和補充,在傳統制造業流程的前期設計、建模等階段有顯著優勢。
羅軍說,中國3d打印企業目前還主要是“生產設備賣設備”或者“進口設備賣設備”,并沒有走出傳統制造業思維。羅軍提出了“3d打印3.0”概念,把這個產業的發展概括為三個階段。
第一代3d打印機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能夠打印模型,開發模具,快速成型。第二代3d打印機最近幾年發展成能夠打印出高精度的功能性產品,并在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第三代3d打印機可能在未來10年誕生,是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將3d打印技術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機器人、智能材料等其他諸多先進技術結合,成為若干智能制造平臺上的某個部分。
羅軍判斷,目前中國還處于“3d打印2.0”期,但3.0時代將有可能首先在中國實現。
客觀看待產業挑戰
除了認識誤區外,3d打印行業現存挑戰不容回避。目前學界、企業界以及投資界對3d打印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商業模式不清、市場前景不明、技術路線模糊、材料成本和設備成本過高、缺乏行業領袖引領等。
一般而言,3d打印機可分為兩大類:桌面型和工業級打印機。目前國內的相關企業主要生產或進口桌面型3d打印機,企業數量已有上百家,但國內產品質量性能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在打印材料方面,廣東銀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譚頌斌說,國外幾個3d打印巨頭壟斷了前沿的技術和材料,國內一時還難超越。
一位投資者對記者說,他關注這一產業已有一年多時間,但對其商業模式還不清楚。
也有人看到3d打印行業的泡沫,甚至擔憂其會重蹈光伏產業覆轍。對此,羅軍認為,一個新興行業在初始階段,存在泡沫在所難免,商業模式不清也不奇怪,但“看不見的手”會發揮作用,市場經歷洗牌重組,最終生存下來的公司將是行業的中堅。在羅軍看來,應用市場是關鍵,“誰打開了應用市場,誰就把握了3d打印的未來”。
針對這些問題與挑戰,一些長期看好3d打印的地方政府與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合作,開始打造全新的商業模式。在這方面,青島就走在前列。據羅軍介紹,本月下旬,全球首個3d打印開放式應用服務平臺—中國3d打印創新中心將在青島全面對外開放,與此配套的互聯網平臺3d打印在線和3d打印研究院都已落戶青島。一旦這些平臺走入正軌,將改寫3d打印整個生態系統。
平版印刷水墨的傳遞與油墨的乳化傳統媒體如何與自媒體相融共生高性價比wifi打印機推薦 你值得擁有行業之思:出版印刷的低迷慘淡痛北京計劃研發“噴墨數字印刷機用墨水”數碼印刷流程介紹銘遠M-400平面燙金機裝飾性紋理的凹版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