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云印刷。多家券商也對云印刷這個新產業做出了研究報告。傳統印刷的轉型和云印刷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催生了云印刷龐大的需求潛力。對比國外的成功案例,未來我國也有希望誕生大型云印刷企業。
一、傳統印刷漸入發展困境
印刷行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體系,印刷是包裝的前道工序。2013年,我國規模以上印刷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5106.95億元,同比增長14.07%;實現利潤總額達407.7億元,同比增長11.43%。然而,電子化、網絡化的迅速發展,人們對“ 無紙化“的推崇,使得傳統印刷行業中的書刊印刷受到巨大沖擊。另外,隨著國家打擊公款消費和過度包裝力度不斷加大,高端印刷產業業務縮水是大勢所趨。
因此,在這一背景下,部分業內先行印刷企業已經開始逐漸將業務向無紙化或者定制化業務轉型,如部分企業轉型向電子煙、互聯網彩票、電子發票業務轉型,如上海綠新、鴻博股份和東港股份等等,另一類企業開始逐漸發展云印刷等小批量、定制化業務。
二、云印刷是印刷企業轉型的可選方式之一
云印刷,實踐上看即臺灣企業所說的“合版印刷”,該技術是將印刷技術與數字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這種新型印刷方式一般包括四個部分,可發送印刷任務的應用程序,傳遞印刷任務的云印刷服務網絡、印刷生產設備以及物流服務。
之所以我們認為云印刷是印刷企業轉型可選的方式之一,原因有三:
1、云印刷瞄準的是商務印刷行業市場,作為傳統商務印刷的替代技術出現,據中商情報網資料,2010年商業印刷產業產值為245億元,預計到2015年商業印刷產值將達到464億元,由于云印刷成本能降低三成,因此替代空間較大;
2、云印刷國外具有成功模式可參考,并不是概念。在臺灣和歐美均有現成的商業模式。
3、國內客戶對印刷越來越趨向于定制化的需求,而數量卻很小,云印刷帶來的合版印刷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類客戶需求,生命力很強。
三、云印刷擁有技術基礎
現代通訊技術的提高、互聯網+的持續發展、印刷技術、物流體系的完善,為云印刷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技術基礎
四、龐大的需求潛力
云印刷在中等印量、個性化、中高端需求領域具有突出的優勢,根據我國臺灣地區(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情況,我們估算國內潛在需求應在450億元人民幣以上(中國大陸人口相當于臺灣地區的60倍,gdp相當于臺灣的17倍,潛在市場容量按15倍估算),并且隨著互聯網發展和印刷技術進展,還存在進一步擴張的空間。
消費新主權,酒業營銷如何活用群眾基礎?分析UV油墨的應用前景3D打印正處“跑馬圈地”期 我國需加強技術革新感恩節移動購物創歷史新高 線上銷售猛增20個百分點煙包印后加工中的燙金工藝標準兩男子高速貼小廣告 被索賠36萬元清理費ProDEK閉環印刷技術提升動態控制標準瓦楞紙價格最高下調40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