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香港的新聞史,整個香港新聞業的發展有三個傳統:商業辦報、知識分子辦報和政黨辦報。第一份中文報紙的出現是提供航運信息的,船怎么進港、出港,在什么碼頭,讓做買賣的人接貨送貨,很商業化,香港報業的發展以這個為開始,也就是商業辦報,后來還有知識分子辦報和政黨辦報。
紙媒在新媒體和免費報紙雙重壓力下,現在香港有6份免費報紙。在地鐵或者是任何渠道派發的免費報紙,據說發行量有200多萬份。這個很賺錢,因為無須大量聘請記者,新聞都是從各種現成渠道獲取,低成本運作,所以很賺錢,但是對于傳統的紙媒壓力很大。
調查性報道與深度報道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必須是揭露一些有人想隱藏的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是去探索深度的話它不在這個范圍之內。調查性報道的重要特點就是花錢很多,要養很多人。在經濟壓力這么大的情況下,為什么還有人去做,是否是為了商業利益的主導,調查性報道做好了能夠賺更多錢,還是有社會環境的主導?
第二,必須是要跟公共利益有關的,狗仔隊拍明星也不是調查性報道,況且現在很多狗仔隊是假的,他跟明星串通好了。
第三,調查性報道需要很多資源,《明報》的調查報道組只有兩三個人,除了娛樂版的狗仔隊以外,《蘋果日報》、《東方日報》有一些專職的調查記者,其他都沒有。一些資深的記者提出一個題目,然后向老板提出多給他幾天時間去調查,老板往往都要求你一天兩天,不會給你很長時間,香港的調查報道調查不出很深入的東西。
香港的報業公會發獎,有一些報紙一看題目就知道這是可能獲獎的題目。美國的報紙也是這樣,如果認定這是有可能獲獎的,會花很多時間很多錢讓記者去做,香港現在慢慢開始也有這樣的做法,但是香港的獲獎還是行業之間的做法,對于提高發行量、獲取廣告收入沒有多大的好處,這方面的誘因不大。
種種跡象顯示,香港現在的政治環境之下,做調查報道的新聞來源很多是來自于內部的“吹哨人”,這些內部的人可能對它的上司不滿,要么是出于某一方的政治勢力,所以它要揭發一些人給媒體爆料,這種現象是越來越多了,給公正客觀報道增添了難度。
做調查報道是否能夠為報社提高經濟收益呢?按道理應該是這樣的,因為提高了公信力,建立了品牌效應,發行量提高,廣告收入就會增加,按道理應該是這樣的。但問題是跟很多地方一樣,廣告投放在報紙的比重每年都在減少,雖然總體的廣告額是上升的,但是投放在報紙的比例是下降的。
盡管做調查報道可能是報紙救命的稻草,但是花那么多錢投資在調查報道方面還未必能夠獲得增加廣告收入的情況之下壓力也是很大的。調查報道對象往往是政治人物,要揭發不同的政治勢力的人,打擊政治對手。如果你的對象是商業機構的話你會很麻煩,商業機構是放廣告的人,你調查了他,發表了一些對他不利的消息的話,他會撤銷廣告的,《明報》就搞了一個地產商,整個地產商的家族都把廣告撤掉。
盡管有一些報紙,不畏強權,但他們都不是很敢去調查以商業機構為目標的調查報道。今天中青報特報部的人還講到要獨立調查,調查報道還有一個標準就是要記者獨立調查,新聞講公正客觀,我們在做調查的時候,是指控調查的對象,而且調查報道往往指控是很嚴重的,要么你不會花時間去調查。
按照公平客觀的原則,我們應該給對方一個回應的機會,達到客觀平衡,這個報紙往往在刊出之前一天截稿前幾個小時才給對方打電話,有這個事,你怎么回應,對方有一點措手不及,很難回應。這個做法是不夠客觀公平的。為什么這么做呢?是競爭激烈的因素造成的,有可能同一個新聞別的報紙也在做,如果你打了電話找對方作出回應之后,對方知道他自己正在被調查,他會馬上想出很多危機公關的處理辦法,包括馬上給你的競爭對手爆料。
放出一些對他有利的消息,一般都是要到最后才給他打電話,但問題是造成不夠客觀公正的做法。報紙的激烈競爭另外一個后果是,報紙不敢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爆料的新聞來源,爆料的人也知道傳媒的運作方法,它往往不會單獨給一家打電話,盡管可能先給你打,但是也會告訴你準備給誰打,意思就是說要增加他的議價能力。
他對你有所要求,他對你的采訪方向和采用的一些證據有所要求,因為它的目的是要把對手打垮,記者和報社在激烈的競爭之下不能放棄,他也不敢放棄,因為他怕自己放棄了這個獨家,往往會順從爆料人的方向,按照它的意圖來做,這也是調查報道不夠客觀公正的表現。本來在激烈競爭環境下,你不做有別人做,保證公正可以獲得伸張,但是在目前香港部分報紙都偏向于反政府的一方,這樣的政治立場做出來的調查報道也是不夠公正,不夠客觀的。
日本Mimaki退出Ipex 2014 轉戰FESPA數碼快印市場分析展望噴繪后期工藝制作之輸出如何辨別單面膠版紙質量的好壞?因罰款太重 Uber將暫停臺灣地區服務簡析紙板的堆碼用托盤的影響熱熔封套金屬及橡塑油墨刮刀的特點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