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指出某商家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稱“既能免費喝紅酒還能賺到錢”,但其實“共享紅酒”內容是通過推廣、消費紅酒獲取提成吸引更多用戶投資以集資理財,誘導用戶層層發展“下線”從而獲得免費喝紅酒的機會和現金獎勵,其“模式”是赤裸裸的假共享、真集資。
如今,我們生活中突然多了許多“共享”。然而,大部分的共享經濟只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
6月14日,3萬把共享雨傘被投放在南昌的地鐵口、公交站臺、通道以及街道護欄,沒想到半個月后,共享雨傘在南昌各個投放點全部消失不見。面對如此窘境,共享雨傘投放者共享e傘的有關負責人回應稱:“這就是我們想要的,藏傘于民是初衷”。
市民借傘回家以后,雨傘就陷入了圍繞家庭為使用單位的閉環,根本與“共享”無關。雨傘盈利點也主要是在傘身上打廣告和收取押金形成資金沉淀的金融模式。
除了共享雨傘,共享紙巾也飽受質疑。共享紙巾主要投放在餐飲店、醫院、市場、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場所,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支付0.5元就能領取,也可通過分享鏈接給好友免費領取紙巾。實際上,這就是打著“共享”的名號賣紙巾,除此共享紙巾更希望引來人流再通過微信公眾號吸粉、液晶廣告屏、餐廳預訂等方式盈利,未來還可搭配銷售礦泉水等產品。
類似的還有共享籃球,近日,有市民在武漢多所高校發現共享籃球。在掃碼關注微信賬號后,開通用戶并支付押金,選擇需要使用的籃球格掃碼即可取到球。有學生表示:“這就是出租籃球吧,期待共享球鞋的出現!”。
共享圖書館走的也是相同的路數。如今包括借書人、摩布圖書、book++在內越來越多以共享圖書為業務的公司相繼出現,通過線上線下不同渠道試圖調動閑置的圖書資源,并提供知識內容服務等。運作模式就是用戶在平臺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后,平臺按圖書的定價收取一次性的服務費和押金,服務費包括快遞費、包裝費。用戶下單后,平臺采購圖書,資金全部由用戶的押金支付。之后,“借書人”通過快遞送書上門。借閱者看完后自費把書還到指定的郵寄地址,自愿支付合理的磨損費。
最讓人吃驚的當屬共享珠寶的出現。自2016年至今,包括幸福紀、一起戴、易戴易美、梵星學等在內,全國已上線了近十家共享珠寶平臺。共享珠寶平臺上用戶除了要交納幾百元至上千元的年費外,還要交納跟珠寶價值等額的押金,才能夠使用某珠寶一段時間。這種模式被珠寶業界專家一針見血的指出:“珠寶共享的內核仍是租賃,幾年前就出現了。”
共享經濟只是“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經濟模式,本質是整合線下閑散物品等公共資源,以此增加閑置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
如果什么都往“共享經濟”上蹭,造成虛火旺盛,過渡消費這一新型經濟模式的聲譽,勢必造成市場口碑下降、魚龍混雜,惡性競爭不斷發生,與共享經濟的初衷背道而馳。對于那些打擦邊球、無節操的所謂“共享經濟”,應予以規范或清理。
淺析工藝品燙金漿工藝的特點影樓管理如何才能實現系統化?如何培養更高端的印刷人才?華為和BATJ如何運用“熱爐法則”強化企業管理山西省研發出新一代環保油墨樹脂開業16年只賣5款餃子,孵化100位千萬富翁懸掛橫幅如何多元化展示?電子信息時代無紙化趨勢沖擊全球造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