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8位不同學科的教師走進同一間教室同上一堂課時,山東省濰坊新華教育集團初一學生高曉喆怔住了:“長這么大,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數學、語文、英語、地理、歷史、思品、音樂、美術8門課的老師在一堂課上講同一個主題,把一些大道理講得這么接地氣!我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堂課!”
讓高曉喆感到驚奇的是一堂長征主題的黨課。與傳統的課不同,這堂課打破了過去各學科教師“各自為政”的備課方式,以長征精神為主線,將8個學科的知識整合起來,通過數學課的“數字長征”、語文課的“詩吟長征”、英語課的“眾評長征”、音樂課的“歌唱長征”、美術課的“畫說長征”等多學科知識點滲透,讓學生對長征有了全面認識,又以立體的方式去觸動學生的情感。
在奎文,像高潔這樣的融合課程,如今已滲透到了學校日常教育教學的幾乎每一堂課。而全科育人作為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的一種新嘗試,不僅成了奎文區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標配”,而且推動了各校德育內容、途徑和方法的持續創新。
為了進一步規范融合課程標準,奎文區教育局黨委以各學科教材為依據,按照“一個年級一個學期一個主題”原則,研究制定了我是中國人、我愛我家、友好相處共成長、愛在身邊、走近偉人、好大一個家等12個育人主題的小學階段黨建跨學科融合育人課程標準,每個主題從“知識目標、能力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確定了教育目標,提出了教學實施建議、評價建議、課外拓展建議等。比如,初中學校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結合,積極開發以“紅船精神”“中國夢”“十九大精神解讀”“少年有夢”“新時代新長征”“兩彈一星精神”等為育人主題的跨學科融合育人課程。
黨建育人融合課程:生活在哪兒,課程延伸到哪兒
在奎文區,二維碼、微信、電子屏等各種各樣信息傳播載體,如今都成了學校黨建育人的重要陣地。
奎文區勝利東小學利用學校院墻,創建了傳統文化體驗空間,體驗空間主要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列出的可古為今用的15種優秀古代思想。學校組織學生參與15種優秀思想的學習,開展了優秀人物故事、書法、繪畫、主題小報征集活動,組織學生進行主題演講展示,讓師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思想。為方便師生學習,學校將學生演講視頻發布在學校微信公眾號,通過掃描二維碼或關注學校微信公眾號,學生就可以在家中和家長一起觀看。學校為此還專門購置了音視頻播放器放置在校園內,并配置了耳機,實現了學生課間隨時觀看、學習由同伴們錄入的各種演講視頻。
這些貼近現在青少年學生實際和年齡特征的活潑形式,廣受學生和家長喜愛。該校一位四年級學生的家長杜女士說:“自從學校啟動微展臺活動以來,我發現孩子變了,變得愛看書、愛琢磨著在一個主題下把不同學科知識統起來看問題了!”
事實上,在奎文,德育融合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只是局限于教材,目前已延伸到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涉及道德規范、國家意識、政治認同、文化自信、人生價值,又從課堂之內拓展到了校外的行走實踐。目前,奎文區濰坊市革命烈士陵園、莊龍甲故居、濰坊市風箏博物館等10個首批中小學社會實踐育人基地,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研學旅行實踐,幫助學生活學活用。
實際上,奎文區黨建育人融合課程的這種全面開花,得益于相關制度的完善。為保障黨建育人融合課程的深入開展、持續開展,奎文區一方面將黨建課程化總體實施情況納入全區教育綜合督導的“創新工作評估項目”,委托第三方,通過入校評估、實地訪談、成果鑒定等形式,考核評估實施效果,與校長職級、學校的績效考核、評先樹優掛鉤,同時,各中小學探索育人崗位工作量計算的有效途徑和解決辦法,將承擔的育人工作按比例計入課時量,在教師的職稱競聘和績效考核中予以落實;另一方面通過明確主體責任、構建中小學黨建工作標準化體系等方式,打造“學生信任、教師信服、社會認同的過硬黨支部”,使黨建課程化落實有制度保障。
在去年年終學校的績效考核中,濰坊市奎文區勝利東小學黨建辦主任胡倩名次前進了不少。這得益于她在完成基本崗位任務的情況下,又兼任其他育人工作按比例計入了課時量。胡倩說:“過去,我所承擔的黨務工作被認為是無關緊要的后勤崗位,從不計算工作量。而今,黨務不僅成了育人工作的重要崗位,而且工作量還能折算成課時量!”
“黨建課程化能否順利實施、能否激發教師主動育人、自覺育人的積極性,關鍵在于能否設計一種科學合理的動力機制。”吳茵政說,“我們啟動實施黨建課程化融合育人,就是針對過去學校評價偏重知識傳授、不重育人的問題而來,朝著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而去的!因此,我們一開始就構建了黨建課程化評價體系。現在,我們基本實現了所有黨務工作者與業務干部在崗位等級確定、考核獎勵、待遇落實等方面同等對待。今后,我們還會沿著這個方向繼續完善。”
盤點企業管理節流的五大方案優秀的管理者都有哪些共同的特質?因人制宜:個性化圖書定制服務新鮮上市海德堡發布數字印刷發展戰略圖文快印企業營銷全攻略彩頁印刷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四大要素淺談南京紙箱包裝的發展趨勢和關鍵因素銷售管理工作的六大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