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美國總統里根訪華時,美國《時代周刊》為發圖文傳真,找到我幫忙。我安排通過人造衛星傳輸技術,把里根訪華的圖文第一時間傳輸至《時代周刊》總部,這是中國境內第一次將衛星技術用于新聞傳輸。
在此之前,我已經參與到深圳經濟特區的印刷業發展過程中,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萌芽、起步和發展,而且為首批中外合資印刷企業提供了當時最先進的印刷設備。
以深圳作為一個縮影,我可以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引起的巨大效應和中國經濟的光明前途。如今,深圳印刷業已遙遙領先珠三角其他城市乃至國內其他地區,所以我對深圳印刷業的未來充滿信心,我認為深圳有潛力成為世界印刷業的中心。
參與籌建合資印刷廠
1976年,我第一次乘車從香港經過深圳,前往上海、北京等地考察內地的印刷產業發展狀況。當時特區還沒有成立,深圳一片荒涼。我清楚地記得過了羅湖橋,一眼望去是成片的農田,整個羅湖可以說是雞犬相聞,還有東一處西一處的豬圈。華僑旅行社的一棟3層高樓房,是那時可以看到的最高樓房。
到上世紀80年代初,經濟特區成立后,深圳享受對外開放的靈活政策,很多香港的工廠紛紛考慮北遷發展。大批傳統的制造業工廠,例如皮革廠、電氣化廠、電子技術公司遷來深圳,都需要制作說明書和傳單進行宣傳,深圳經濟特區本身也有制作書刊、畫冊、雜志的市場需求。于是,現代化印刷企業開始在特區萌芽。
雖然印刷術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但改革開放初期,內地印刷業水平還很落后。以深圳為例,當時深圳印刷廠規模很小,使用的機器設備都是國外二三十年前的,不僅噪音大,還會排放大量有害氣體,而且成品率、合格率還低。此外,在管理水平和生產理念上,別說香港、新加坡,連北京、上海的都比不上。
1984年,身為丹麥寶隆洋行(中國)有限公司在華南地區的負責人,我參與到深圳旭日印刷有限公司的籌建過程中。這是深圳乃至全國首批中外合資書刊印刷企業,中資方是當時中石化下屬的一家印刷廠,外資方是香港的一家企業。我為這家新印刷廠推薦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印刷設備——來自德國的海德堡印刷機,并帶來了發達國家的印刷工序。
1986年,這家當時國內最現代化的印刷廠在深圳羅湖開工投產。新設備的印刷成品率高,生產效能提高了三四倍。加之當時政策支持力度大,印刷廠投產后不到一年時間就收回了成本。隨后,深圳陸續成立了多家中外合資的印刷企業,他們都使用了當時較為先進的印刷技術和設備,使得深圳能夠生產質量和檔次更高的印刷品。
可以說,在改革開放初期,深圳印刷業是全國印刷業發展的風向標。經過短短數年的發展,深圳印刷企業迅速成長,印刷業水平逐漸超過北京、上海。
廣東印刷看深圳
1992年后,受鄧小平南巡談話精神的鼓舞,深圳改革開放進程加快,各項優惠政策不斷落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來投資者,印刷業也從中受益頗多。我們業內把上世紀90年代深圳印刷業的快速發展形容為雨后春筍、百花齊放。
上世紀90年代,作為全球最大的海德堡印刷機械代理商,寶隆洋行委派我參與到深圳印刷業的推進工作中。當時深圳市委市政府很支持印刷業的發展,時任市委常委李德成負責印刷業工作,他親自邀請海德堡方面來深圳設立培訓中心,開設辦事處,把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放在深圳。作為優惠條件,深圳市政府給予海德堡培訓展示設備保稅便利,不用付關稅。這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因為那時深圳企業家出國訪問、看印刷業展覽很不容易。
1994年,海德堡正式在深圳開設培訓中心,我被任命為董事總經理首席代表,在深圳常駐。當時,一臺最先進的海德堡印刷機最少也要800萬至上千萬元人民幣,印刷企業一次引進設備,就要花費3000萬元左右,當時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強的購買力。于是,我主動聯系有實力的歐洲、香港的銀行,去跟他們談合作,給印刷企業購置設備放貸,使企業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印刷機。這種方式在香港印刷業已經使用了近30年,但在當時的內地還很新鮮。為了打消銀行的疑慮,我打趣說:“印刷機是幾十噸重的機器,又不是四個輪子的汽車,跑不掉,而且機器還要專業人員調試,是受我們監督使用的,不用擔心企業買了機器不還錢就跑路了。”最后,我成功說服了兩家銀行。
通過分期付款,印刷企業得到了大量發展資金,有些小作坊就一步一步發展成為上市公司,銀行也獲得了很多優質、有信譽的客戶。我們前后為深圳印刷企業吸引了幾十億的外資銀行放貸,特別是在1994年,深圳面向私人企業發放印刷業牌照后,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這一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支持,最終實現了我們印刷機供貨商、印刷企業和銀行之間的多贏局面。
有了充足的資金,深圳印刷企業開始考慮并實踐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方法。新的管理技術、觀念,人才培養和資金以深圳為起點,逐步推廣到東莞、廣州、佛山,形成整個珠三角地區印刷業的發達局面。從1995年開始,國內印刷業界流行這樣一句話:“全國印刷看廣東,廣東印刷看深圳。”這句話一直流傳至今。
金融風暴中抱團取暖
進入21世紀后,全球印刷業布局可以分為4大中心。最大的市場在美國,其次是歐洲,第三大中心在日本,包括深圳在內的中國珠三角地區加上港澳兩地,規模和實力位居第四。
這個排名不是固定不變的,特別是2008年爆發的金融風暴,導致全球印刷業大洗牌。美國受金融危機所困,印刷企業接二連三倒閉,整體實力已經嚴重萎縮。歐債危機后,歐洲印刷業也出現了倒閉潮,直到近兩年才有所恢復。日本整體經濟環境遭遇20多年衰退期,對印刷業沖擊很大。能獨善其身的,就是中國的印刷業了。同樣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以深圳為代表的中國印刷企業實力不降反升,現在行業總體已經超過了日本和歐洲,位列全球第二。
2006年8月,深圳市印刷行業協會六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208位會員單位代表票選新一任會長,我以200票高票當選。這是深圳市印刷行業協會首次以投票的方式直選會長。
擔任會長后面對的第一次挑戰就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當時全深圳的印刷業產值約320億元,其中一半是出口的精書、畫冊和宣傳單。身為行業協會會長,我聯系海關、質檢等政府部門,商討怎么幫助深圳印刷業應對這次艱難的考驗。當時深圳印刷廠有2100家左右,我們建議政府部門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加快出口退稅,調整稅收政策,鼓勵進口先進設備等。另一方面,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之間進行合作聯動,鼓勵大家同心同德,抱團取暖。
經濟危機造成的沖擊是全方位的。2009年春節后開工,我得知在深圳光跑路的韓資企業就有300多家,出現了很多勞資糾紛。但我們印刷行業情況比較穩定,工人工資不降低、照常發,沒有勞資糾紛。這時銀行對印刷企業更有信心了,還答應延長印刷企業還貸時限。
不得不說,深圳印刷企業有自己的特點——大多都是夫妻店,靠兩三個伙伴艱苦創業成長起來。大部分印刷企業的老板都是很本分、很勤勞的創業家,他們不愛投機,堅守本業。大家都相信能熬過來??恐@份堅持和信念,在政府的關懷下,一年半后,98%的企業都度過了難關,深圳印刷人也變得更高瞻遠矚,更務實,并且學會了如何應對危機。
大膽嘗試印刷業標準化
在國際競爭中,標準的話語權對于企業開拓市場至關重要。深圳企業要取得
數字噴墨過程如何選擇油墨?韓國擬就酒精飲料包裝警示圖片修訂法律大部分企業死因是這9個方面我想2019年也不例外印后加工在數碼和傳統的融合之路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超薄固體塑料印刷技術工藝研究肯德基的營銷話術,讓它每年多賺幾個億規范化操作 印刷的根本保證數碼彩印機如何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