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管理應該靠人還是制度,可能會因為企業的不同發展狀況而有所側重,但在“和”的管理理念下,靠人和靠制度是不能分開的。人治和法治不能被割裂,而應該是辯證統一、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人治需要在科學法治的前提下進行,法治也需要有效地人治來推行。
一、人治是走鋼絲的藝術
從企業的角度講,管理本無定式,也沒有好壞之分,重點在于其是否適合企業自身。對待管理有一種爭論,即“管理是科學的”還是“管理是藝術”,這和法治和人治之爭有相似之處。制度制定應該是科學,制度不科學等于沒有制度,甚至會危害更大;管理的藝術論相當于“人治”吧,以人管人是要有藝術性和技巧性的,激勵員工、安撫團隊、籠絡人心也是需要藝術性和技巧性的。
但“人治”就像是走鋼絲的藝術,特點是非常“險”,技巧沒掌握好敢上嗎?天氣惡劣敢上嗎?那么,“法治”就成了企業管理中的一條“保險繩”。
沒有法治,或者制度不科學,僅僅依靠人治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企業的管理和經營行為完全建立在管理者個人好惡基礎上,工作盲目、政策朝令夕改,都讓員工會感到無所適從。老板依靠親情、人情、義氣管理員工,可能員工也會跟著干,但是會亂干、瞎干,心情好就干,心情不好就不干。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老板和員工平時挺好,可萬一有一天心情不好怎么辦?喝醉了酒不能控制自己怎么辦?聽天由命也許會是個好辦法。
二、法治要“松緊適度”
管理本身就是一門人與人“打交道”的學問,沒有“人”這個實體的存在,法治的作用也無從談起。很多企業并不是沒有法、沒有制度,恰恰相反的是制度很多、規定也很多。問題是“法”沒有得到執行,有法不依才是問題根源。人是“法治”的執行主體,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人是“執法”者,沒有人的法就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作用。舉個簡單的例子,“公共場合禁止隨地吐痰”這條規定盡人皆知,但如果沒有執法人員,大街上隨地吐痰的人比比皆是。我們開車出門,如需停車辦事,盡管街道邊設有禁止停車的標志,如果沒有警察,禁止停車的制度是沒有人執行的。
在企業管理中,有些人是比較迷信“法治”的,稱法治代表科學管理,這些人受泰勒思想影響極深,他們完全忽視了人治的重要性,以至于會把人作為機器、工具,認為只要有了科學的制度,嚴格控制,企業管理就能獲得成效。法治像一條保護帶“扯”在管理者身上,太緊了就會受到束縛。
科學管理確有其有效性,但也應考慮一些適用范圍,它應該更適用于可以進行量化、標準化工作,比如生產型的工作。而如果對于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工作,比如市場策劃,研發等類型的工作,嚴格的規章制度則可能會阻礙工作、抑制創意。我曾經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像公司的最簡單的一條“上班不許遲到”,就很難得到有效地執行。公司為了制止這種現象,制定了多種制度,最后都不了了之。因為有些夜貓子的廣告創意人員為了趕創意,通宵達旦,一夜沒有睡覺,第二天是鬼才能不遲到。管理需要的是對這些人員進行人性化激勵,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使他們具有成就感,才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三、“破天窗”之人、法二重唱
健全的法制其實是一種理想狀態,再好的制度都有漏洞,現實中不存在百分之百健全的制度。有個著名的“破窗理論”是這樣說的,說第一個懷有僥幸心理的員工破之,也就是把窗戶打破跳了出去,為什么跳出去呀?因為屋子里太悶,他要再不跳出去就會被活活悶死,于是他就跳出去了。跳出去后,如果領導者不能及時采取有力的補救措施,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壞
佳能iC MF4452一體機把辦公成本降低最低云計算與網格計算關系有別印刷中金粉粘合劑作用鴻盛LED-UV噴墨墨水方案主要應用UV打印機噴頭這樣保養,煥然一新!解析快印店如何應對互聯網時代多渠道營銷外向型印刷企業享受出口退稅新規服務富士施樂兩款全新彩色生產型數字印刷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