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基于對國內市場特性的認知,我提出了“渠道陷阱”的假說:在我國消費品市場上,當領先者的渠道寬度(主要指零售寬度)超過一定邊界時,渠道體系就有可能崩塌,導致銷售急劇下滑。諾基亞手機市場份額下滑,從全球市場看,智能手機不敵蘋果、三星等品牌;從國內市場看,除了產品力之外,渠道體系也出了問題。
這一假說近幾年來不斷得到驗證,似乎已具備一定程度的規律性。在此,我做一點修正,將“渠道陷阱”改稱為“份額魔咒”。
“份額魔咒”意味著,我國消費品市場上存在領先者市場份額的邊界,即最大值。這一邊界是不能逾越的。從客觀上說,領先企業的市場份額一旦抵達邊界,就會止步不前;從主觀上說,領先企業若試圖超越這一邊界,則會被無形的墻撞擊回來,甚至引發市場份額的急劇下滑。
“份額魔咒”是我國消費品市場的特殊產物。我國市場是一個縱向層次分明的立體市場,現代連鎖業態的下沉滲透,以及對傳統業態的整合,需經歷相當長的時間,同時也存在下沉的極限。因此,在廣大的鄉村、城鎮市場上,分散的傳統商業形態仍會長期存留,在局部地區甚至占主導地位。同時,我國市場幅員遼闊,消費者眾多且分布極不均勻,導致了渠道數量眾多、密度較大。
在此市場背景下,企業欲提升市場份額,必然增加渠道寬度。而渠道寬度越過臨界值,則有可能超出企業管理市場的能力,出現惡性競爭和市場秩序混亂。于是,價格以及商品流向無法控制,渠道利益受損,銷售意愿下降。而競爭對手往往乘虛而入,用較高的利益回報吸引領導者的渠道伙伴易幟。
此外,有些企業過于追求份額,無節制地向渠道灌水、壓貨,張力過大,導致動脈血管(分銷)和毛細血管(零售)同時破裂,亦會出現渠道體系的崩盤。
領先企業產品力極強,甚至無法替代,是不是就可以避開“份額魔咒”呢?
我認為,產品力越強,渠道越寬。但只要渠道尤其是零售渠道眾多、高度分散的局面存在,它只是使份額最大值在份額橫軸上發生右移而已,“魔咒”依然存在。因為,當渠道普遍無利可圖時,再好的東西也可以不賣,這并非沒有先例。
諾基亞手機市場份額下滑,從全球市場看,智能手機不敵蘋果、三星等品牌;從國內市場看,除了產品力之外,渠道體系也出了問題。
近幾年來,諾基亞手機采取“多頭分銷、密集零售、飽和壓貨”的渠道模式和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渠道的張力,市場份額一路沖高。但這也導致了貨出多門、水流紊亂,整個市場波浪洶涌、無法平息。許多渠道,不光是中小渠道,若舢板顛簸于風浪之上,無法控制利益格局,也無法形成穩定的預期,常常得不到合理的回報,甚至虧損。
有關媒體稱諾基亞手機渠道崩潰,這有些言過其實。但遭遇“份額魔咒”、渠道張力有所削減,則已經發生。即使沒有產品力方面的原因,其渠道體系的矛盾也會爆發,只不過可能向后推延。因為在其流通價值鏈的棋局上,博弈規則使許多參與者收獲不到應有的利潤。
之所以如此,與諾基亞激進的銷售規模及份額目標有關,與其對中國市場過高的期望有關,也與其關注差異化競爭不夠、過于偏重規模競爭的策略有關。
這對于我國一些至今仍走在規模導向道路上的消費品企業來說,無疑是個重要警示。規模是必需的,份額是重要的,但份額趕超卻很可能是有害的。在市場份額到達邊界之前,就必須創新產品價值,調整產品結構,變革渠道模式,改變競爭規則。
那么,我國消費品市場上“份額魔咒”的份額數值是多少?
各行業、各地區情況有所不同,且隨著流通業尤其是零售業的整合,份額邊界將不斷增大,很難給出定論。從全國情況看,通常在30%~40%之間,但不排除一些細分消費品行業偏大或偏小。
需要指出的是,行業領先者的市場邊界,無法事先清晰地界定,常常是越過了才發現它的存在。因此需采取邊際(增量)試探的方法,動態測定渠道寬度的合理性以及渠道體系的有效性。
數字時代來臨,英國黃頁停止印刷寧波發布印包行業VOCs污染整治技術指南如何提高用戶黏性?商業印刷巨頭RR當納利公司宣布正式收購加拿大MultiCorpora公司2014年1月份美國商業印刷出貨量仍呈現下降趨勢凹印產品為什么容易背粘?葡萄酒中文標簽印刷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企業“瘦身”潮來襲 是誰在釋放積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