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印刷企業特別是民營包裝印刷企業紛紛要求進口各種印刷機,以提高本企業的印刷質量,提升產品的檔次,承攬國內外更多、更好的印刷品。但不少印刷企業不太清楚當前進口印刷設備要辦哪些手續。特別是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和外經貿部規定了進口膠印機等設備需要招標后,使進口設備的手續比過去復雜,時間大大延長。為了讓各印刷企業順利地做好引進印刷設備的工作,在這里在給大家簡要談談當前進口印刷設備的基本程序。
一、填寫可研究報告的基本內容:
1.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隸屬關系、性質、固定資產、主要產品、產量、年產值、銷售收入、利稅等);
2.進口印刷設備的理由、目的;
3.市場需求分析;
4.設備選型:在編寫可行性研究報告時根據本單位生產實際、市場的需求,做好設備的選型,最好到國內已引進設備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分析比較,基本確定設備型號,寫明選型的理由、目的;
5.進口設備明細表(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價格、產地、實施日期);
6.投資規模(人民幣多少外匯額度多少):對引進設備的價格估算要準確一些,既不要過高,以免有套匯之嫌,也不要過低,否則實際價格與估價多出部分將重新辦增資手續,一旦發生上述問題,容易耽誤時間,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7.資金來源:自籌多少、貸款多少、購匯多少;
8.實施日期:xxxx年x月一xxxx年x月;
9.預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10.投資回收期估算;
11.結論。
注意:各地經貿委對可研報告的要求不一,有的要求簡明扼要,有的要求詳細,還有的要求企業讓設計院來寫可研報告,收費七、八千甚至上萬元。我個人認為沒有這個必要。不過希望各企業要認真按照規范來寫,可行性研究報告至少具備上述要點內容。
二、上報主管部門審查批復
企業引進印刷設備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寫好后,要及時報到基層主管部門審核,如地、市、縣經貿委,井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經貿委,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經貿委對可研報告作出批復。
三、招標
企業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經貿委對企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后,買方企業須委托招標公司進行招標,雙方要簽訂委托協議,并提供招標保證金。同時要共同編制招標文件,經相應的進口管理機構(即外經貿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機電產品進口辦公室,以上兩機構通稱一級和二級機構)審核批準后由招標公司組織進行招標、評標。具體辦法和規定詳見外經貿部制訂的《機電產品國際招標管理辦法》。
這一階段工作時間較長,至少要兩個月以上,企業最好有專人負責,以便加快進度;二是企要認真編寫招標文件,準確提出進口設備的技術要求,以便買到稱心如意的設備;三是要交給招標公司的1.5%服務費按規定應由企業提供,但實際上是由中標的廠商提供的。
四、辦理機電產品進口手續
評標后,買方企業和招標公司加蓋雙方公章并有各評委簽名的評標意見一起報到相應的進口管理機構審核。如無異議,即由招標機構發出中標通知書。企業持“可研報告”和“批復”和招標文件根據規定,屬限制進口和特定產品類的機電產品(如電分機和膠印機)需持“可研報告”、主管部門對科研報告的“批復”以及部門(省、市、區)機電產品進口辦公室意見到外經貿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辦理進口手續。
五、進行商務談判,簽訂購貨合同
在辦理了機電產品進口審批手續后,企業可請國內有進出口權的外貿公司(最好是信譽好、服務好的外貿公司)與外商進行商務談判國內的外貿公司和企業與外商簽訂購貨合同后.企業再到做項目批復的主管部門(省、市、區經貿委),憑“可研報告”的批復、合同和機電產品進口申請表,開具技改項目確認登記證明或國家鼓勵發展的內資項目確認書一式兩份,然后由企業到所在地海關辦理征收或減免進口關稅和增值稅手續。企業須向當地海關提交購貨合同副本、機電產品進口申請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和主管部門對技改項目可研報告的批復、內資項目確認書以及外商的形式發票到企業所在地直屬海關辦理備案審批手續。
六、貨款的支付
簽訂購貨合同后,企業應通過外貿公司向外商支付10%—15%的定金。余下貸款由企業支付給外貿公司,然后由外貿公司按照國際慣例和合同條款與外商進行結算。
七、報關、驗關
企業訂購國外設備進關應選擇離企業最近的對外開外口岸。當機器設備到港后,企業憑外商提供的提貨單、裝箱單、發票、合同、機電產品進口申請表以及征稅或減免稅證明到指定梅關報關、提貨。當機器設備運到企業時,企業應請商檢部門進行商檢,并請商檢部門出具商檢報告。企業本身也應對照合同做全面細致地檢查機器設備和零備件有遺留、缺件或損壞,以便得到及時索。
印刷行業紙張鉆孔的專用設備是什么?印刷知識普及:印刷前預檢的PDF簡介風口上的數碼印花,是機遇還是陷阱?圖文快印店九大運營病癥的根治妙方2018營銷趨勢展望:互動營銷漸趨流行未來五年 網絡印刷將產生價值1000億美元的商機紙價再度上漲,玖龍、聯盛原紙突破6000元/噸復合包裝出現反粘和脫色現象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