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科技造福人類”,治病救人可謂第一大宗。3d打印技術發展至今,在生物醫療領域突破很大,在一些外科手術(特別是骨科手術)中,它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
更重要的是,人體的一些器官和組織可以通過3d打印技術制造出來,如心臟模型、氣管支架等。那么,在生物醫療領域,3d打印都能實現哪些功能呢?
心臟模型
作為最為復雜的外科手術之一,心臟手術需要極高的精準度,一點細微的失誤都會造成致命的傷害。因此,必要的術前練習是十分必要的。
近日,來自波蘭大學和西里西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個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來的心臟模型。據了解,該心臟模型的氣室、瓣膜和血室等所有部分都是用3d打印技術制成的。人工心臟模型的研發成功,對于增加人工心臟安全來說,作用無疑十分巨大。除此之外,該團隊還能為這個心臟模型的各個腔室分別提供動力,從而能實現精細化的改進。
頜骨修復
頜骨手術也是較為復雜的外科手術之一,患者在手術中及術后均要忍受極大的痛苦。目前,3d打印技術已能夠應用在頜骨修復手術中。
據悉,我國西安某醫院已經可以實施這類手術。根據患者的病況,利用計算機進行虛擬手術,精確設計出需修復的頜骨范圍;再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出頜骨。這種特殊的打印材料是鈦合金。該種手術可以有效避免大面積的骨骼移植,減輕患者痛苦;同時,對于避免患者局部感染的作用也十分顯著。
兒童假手
對于某些因事故失去手的兒童來說,3d打印技術可謂是造福多多。據報道,我國武漢某醫院已經研發出來一種3d打印假手。即經過精心測量,將患者的身體數據傳入計算機,利用專用軟件進行假手設計;再利用3d打印機將假手零部件打印出來。該3d打印假手仿真度高,近似于真手,讓患者有了更高的接受度。經過患者的刻意鍛煉,假手也具備一些真手的功能,從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分娩輔助
3d在分娩輔助上的應用可謂高超。將3d打印技術與超聲顯示、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結合起來,打印出胎兒頭部及臉部模型,從而幫助醫生判斷胎兒發育是否正常;進而確定分娩方式是破腹產還是順產。3d在分娩輔助上已經在美國的某些醫院開始使用。
綜上所述,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療領域成績不俗,為骨科、婦幼及心臟等手術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此類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
數字印刷要求精益化工作流程ps如何去水印?從網民結構特征淺談電商行業的發展趨勢2016年,營銷總監到底要做哪些事?靠印前設計實現酒品包裝印刷升級智享AI智能名片:智能化發展的新代表——小程序惠普HP Indigo WS6800數碼印刷機首發實現燙印凹凸一次成型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