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具有雙眼的立體視覺,而長久以來印刷只提供平面傳媒,頂多是有些書本翻開后,會有人、樹、背景等折入物被掀開立起,呈現出一種多層次的立體感。五十多年前日本凸版印刷公司,利用瓦楞狀凸透鏡整齊排列,并算好其折射率印入精細條狀的左眼和右眼影像,印刷完成后,貼上這種稱為“光柵板”的條狀凸透鏡組,覆貼時必須和印刷條狀印紋完全平行,那么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影像,代表我們平日看到可辨認的立體影像,在眼海中復合左右兩邊的瓦楞光柵影像,即可得到立體視覺效果。至今除了印刷業仍使用「瓦楞紋光柵」,做立體、變化體的變化魔法鏡,達到雙眼所見略有不同之立體變化外,電視、屏幕的3d三維效果也常用這種方式,做裸眼立體影像的折射面板,來做立體、變化體折射光線的媒介,以產生雙眼立體或變化體的視覺效果。
長久以來印刷業最早以覆膜片產生光柵片的折射光色的效果,而四十年前臺灣尚未有能力做立體印刷前置的印前分色及分條效果,唯一辦法是使用溶劑浸泡日本原裝立體圖,使膠合層溶解分離后,利用這張日本立體圖的印刷品做原寸精密復制,印刷完成后再覆上一張合宜的光柵片,這種拾人遺惠的做法只是踏上第一歩,后來才有自制的分色片分條工作,這也全靠純光學的手續完成的。今天有很多的計算程序,又有計算機軟件可計算光柵的柵格間距、折射率、左右兩眼影像的分配全部用計算機計算,計算成的影像文件自然就更精準,萬一不準仍有數據、程序可做調節。
現今3d平面傳播影像的制作十分公式化,比利時則有3d影像的報紙發行,四川宜賓五糧液的酒瓶外包裝,也采用光柵板做成3d的印刷包裝,使用曼羅蘭uv印刷印制,所費不貲只為一個防偽目的。但使用塑料片印刷的光柵板,無法用來做文化、宣傳用品,所以不用厚塑料光柵片,而改用厚一點的文化紙或卡紙印刷,在局部有影像或文字區,可用貼膜方式或uv上光膠鑄紋方式,或許也可用噴墨方式來產生,這一切都必須有很良好的平行度及左右位置的精確性,才能有精采的立體、變化體效果,如果平行度不夠則無法有整面的三維效果,所以光柵紋路所形成的光曲折率,一致性及光柵的弧度等,在在都是三維效果成敗的關鍵。
另一個不用光柵板的原因,是印刷及加工可采局部加上光柵效果,因為光柵板只對需要立體或變化影像有利,并不利于文字及線條圖案的解析力表現,局部加光柵紋只要在立體光柵曲折部份做上光再壓鑄紋,而并非全面性作壓鑄成紋,不只可降低買光柵片的費用,也更能合理設計生產。要研發不容易、要成功更難,但沒有研發就不易有市場,所以大家仍需思考、努力以赴才有績效。
必須了解的技巧讓你打印機長壽秘訣什么是特性化?有關柯爾布斯膠訂機操作(下)綠色印刷給企業和客戶算筆賬雙色圖書印刷設計技術關鍵及常見方法2015年數字印刷行業將進行更長遠的發展印刷業:這個冬天有點冷!富士施樂獲2017全國政府采購優秀供應商獎